養蝦先養水,養水的一個關鍵就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措施來調控溶解氧,使得水體的溶解氧保持充足、穩定。養蝦管理過程中,如果水體沒有充足溶解氧,藻類就會老化或倒藻,水中物質循環就會受到阻礙,并産生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導緻水體發腥發臭,如同死水臭水。
良好的水色有以下特性:
1、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2、可穩定水質因子,降低水中有害物質的含量;
3、提供對蝦天然的餌料;
4、可降低水體透明度,透明度降低有利于對蝦防禦敵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5、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如何讓養蝦的水變得更好:
1、水色調控
我們雖說的水色管理,一般是指通過各種辦法來使水體中的有益單胞藻保持适宜的數量和活力。
2、提高溶解氧
養殖前期(30天内)視水質情況采用間歇性開增氧機,通常每天開機2次,在中午和黎明前開機1-2小時;養殖中期随殘餌的增多、池中生物屍體的腐爛以及蝦的生長情況逐漸延長開機時間;養殖後期必要時需24小時開機,以保證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池水底層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3、科學換水
換水是改善水質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爲了減少新、舊水的水質差異,從而引起對蝦的應激反應,養蝦前期主要以添加水爲主;中後期适量換水,換水量要因地制宜。蝦苗體長5厘米之前一般以添加水爲主,每3~5天加水3-5厘米深;體長6~8厘米每隔4~5天換水5~10厘米深;體長8厘米以上每隔2~3天換水10~15厘米深。
南美白對蝦對鹽度變化适應能力很強,隻要每次鹽度變化幅度不超過5%,對生長不會有不良影響。高位池養殖或使用增氧機養殖時,開機後水面出現較多的泡沫不散或固體懸浮物增加時必須換水,但要注意換水量不得超過30%,可先排到一定水位再進水,也可先排一部分後再邊進邊排。
4、改善水質和底質
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光合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制劑來培養有益微生物生長優勢,能有效地防止水質和底質惡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