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魚粘孢子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目前來講還是沒有特效藥,并且很多養殖老手有時也繞不開。近期江蘇、四川多地又出現不少鲫魚感染孢子蟲的情況。今天再給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鲫魚粘孢子蟲。
關于鲫魚粘孢子蟲的危害不用過多贅述。現在普遍認爲,孢子蟲本身不會造成鲫魚死亡,孢子蟲導緻的并發症才是緻死的根本原因。比如寄生在體表的“膚孢”可能隻是影響商品價值,但寄生在體内(喉孢、腹孢)以及“鰓孢”會随着孢囊的增大及增值,會塞滿、破壞寄生部位,影響對應器官的正常功能或者感染病菌、病毒、寄生蟲等其他病原導緻死魚。
粘孢子蟲的生活史目前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學着認爲粘孢子蟲的發育不需要中間宿主,粘孢子蟲感染魚類直接依靠魚類攝食水體中的孢子或通過體表接觸侵入魚體。而有的學者認爲:碘孢科粘孢子蟲的發育必須首先被水體中的“水蚯蚓”攝食後發育成放射孢子,成熟的放射孢子進一步感染魚體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水産前沿網
目前流行的鲫魚粘孢子蟲主要歸咎于兩種途徑
①魚種攜帶。攜帶的粘孢子蟲在初期很難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魚體免疫力下降時可在3~4周内迅速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包囊;
②往年魚塘沉積的孢子。孢子被魚塘中廣泛存在的“水蚯蚓”攝食并在其體内發育成放射孢子,成熟的放射孢子随糞便釋放到水中侵入魚體或通過魚類攝食“水蚯蚓”而感染。孢子在魚體内進一步發育并不斷尋找适宜的寄生位置。此階段的魚體和孢子處于免疫和寄生的動态對抗均衡狀态。當出現外界脅迫(水質、飼料)或其他病害使魚體質下降時,魚體内潛伏的孢子迅速繁殖,形成大量具有孢囊的成熟孢子,造成粘孢子蟲爆發。
鲫魚粘孢子蟲的防控,除了苗種檢疫之外。有以下幾點可供大家參考:
1、徹底清塘環節中,除了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可以加入孢子蟲專殺藥,當然放苗前要解毒曬塘。
2、“水蚯蚓”在我國水體中廣泛存在,也是鲫魚種苗期的天然餌料。但由于它可能引入粘孢子蟲病原體,所以種苗期可盡早投喂配合飼料,減少攝食“水蚯蚓”的機會。
3、鲫魚粘孢子蟲爆發是病原體、生存環境和魚體自身免疫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病原、水質管理和魚體日常保健缺一不可。
對于病原,建議日常添加穿透力強的樂暢内服配合潑灑,安全防控粘孢子蟲。
養戶要經常檢測水質,倒藻的水及時更換,水面發現有慢遊的魚可選擇溫和碘制劑水體消毒;
日常添加膽汁酸、幸福100保肝護腸,抗病毒抗應激,增強魚體體質。
4、合理混養。比如鲮魚-大頭-鲫魚、草魚-鲫魚、鲈魚-鲫魚等,充分利用池塘空間,利于餌料再利用,也增強了池塘系統的穩定性,降低養殖病害風險,提高效益。
5、經常打樣檢測,早發現早處理,在孢子形成孢囊前相對來說說好處理一些。現在處理的孢子蟲的藥物越來越多,但要注意安全濃度。
在孢子蟲發病初期,以下方案可供參考:
内服:樂暢、氟苯尼考2g拌料1斤,每天2餐;